作者: 发布时间:2016-05-11 14:06:35来源:上海高校智库+收藏本文
上海高校智库
智领上海|慧聚中国
智览天下:
第46个世界地球日,巴黎协定终于缔约。这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再次让我们思考环境问题和人类命运。然而,这还不是庆祝的时候,“后巴黎”时代还有太多问题需要解决,对此智库学者与经合组织官员有何高见,智库君带你智览天下。
? Getty Image
1. 查塔姆学会(Chatham House):
“巴黎协定的妥协并没有出乎意料,它是一个巨大的成就但也并非全球气候问题的完美解决方案。”
——《后巴黎时代:推进全球气候变化协定》
Rob Bailey 和 Shane Tomlinson 认为,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届成员国会议上达成的巴黎协定是外交上的胜利。这个协定的特点在于:灵活,糅合了“坚硬”的法律外壳以及“柔软”的执行机制;包容,它适用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所有196个缔约方,因此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气候协定;杂乱,由于设立国家决定承诺的过程是自下而上的,这意味着这个体系是非标准化的;非附加,这些承诺并非现在就要实现协定规定的长期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的升高控制在低于2℃;动态,这个协定建立了棘轮机制,每五年就需要做出更加雄心勃勃的承诺。
未来五年对于升温两度以内这个触手可及的目标而言是至关重要的。2018年即将开始的“便捷对话”将在2020年协定生效之前给予国家重新考虑其承诺的机会。而G7、G20此类的国际峰会将在此过程中国年发挥重要作用。
在利马-巴黎行动纲领下发起的“意愿同盟”以及俱乐部们为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提供了全新的空间来开启转型变革。然而,重要的是,这些组织制定了特定且可测量的指标来保证目标的有效实现。
后巴黎体制意味着公民社会组织将发挥重要作用。然而,在许多国家,对于这些组织和媒体的“安全操作空间”正在萎缩。在传播、诉讼、项目实施以及技术专家意见等领域扩展市民社会和媒体的能力对于有效支撑这个体制而言变得十分重要。
原文链接:
https://www.chathamhouse.org/publication/post-paris-taking-forward-global-climate-change-deal
? United Nations
2. 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itute):
“(巴黎协定)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推动的项目,它需要所有成员持续、广泛的参与,以此通过一个透明的、常规的国家监控系统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估。”
——《让我们庆祝第46个地球日,但明天继续让我们的未来更美好》
Nathan Hultman 认为,在巴黎协定的框架下, 188个国家提交的减排目标覆盖了大约全球99%的全球排放量,相比于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现在到2030年的碳排放增长将放缓50%以上。此外,协定将促成全球人均碳排放量至2030年相比于1990年下降9%。这比起只包含30%全球排放量而且世界前三大排放国没有签约的京都议定书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进步。
像在世界地球日这样的欢庆时刻,为协定的积极而庆祝是正常的。但也值得怀疑,缔约国们会不会履行承诺去减排。如果没有履行承诺,他们也不会受到制裁。巴黎协定没有强制缔约国去做正确的事情,而是建立了一个体系,在体系中人、社区和商业——这些国家的组成要素,都按照自己的利益行动,并与此同时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它不仅仅是一个国家推动的项目,它需要所有成员持续、广泛的参与,以此通过一个透明的、常规的国家监控系统对整个过程进行评估。
同样是在地球日,也让我们将眼光投向更广阔的地球健康图景:还有13亿人没有用上电,空气污染还是每年会导致上百万的过早死亡;热带雨林的消失持续成为困扰生物多样性、人类健康和气候的问题以及一些本应早已解决的问题现在依然存在,如铅中毒。近年来我们已经见证了环境事务和全球发展问题逐步聚合,人类的福祉和环境问题总是联系在一起,但是国家或是国际层面的机构、组织、倡议等总是分为不同的阵营,并没有超越他们所处群体而进行合作。
得益于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和一系列普遍适用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提出,这种状况现在改变了。可持续发展目标对于政府、私人企业、国际组织等而言是重要的路线图,这是第一次将发展目标和环境目标明确地一起考虑。这种整合将促进更加聚焦、有效的方式来应对全球挑战。
原文链接:
?NATIONAL GEOGRAPHIC
3. OECD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想要保持现状的政府不仅会败在气候变化上,他们最终还会承受更高的社会成本,甚至无法享受改革带来的经济机遇。”
——《 为气候行动的绝佳时机》
经合组织环境司总司长 Simon Upton 认为在气候变化变成一个全球问题以来的三十年间,各国政府很乐观地认为绿色转变会随着时间很自然地发生,因为逐步升高的化学燃料价格会将消费者推向低碳的替代品。而障碍在于生产端,石油领域暴涨的回报刺激了更多雄心勃勃的勘探。
而今发生了变化,石油价格跌到了40美元左右一桶,化石燃料公司自己也开始停止投入了。于是挑战来到了消费端。既然化石燃料价格这么低,我们能做什么来改变能源消耗模式?
石油生产国中的发展中国家应该考虑他们的资源是否有经济前途,因为排放的整体规模在减小。像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伊朗这样的国家还会继续经营石油一段时间。但是其他石油储量没有那么丰富的国家就需要进行经济改革并取消补贴。
石油贸易的另一端,发达的石油进口国已经成为了最有效率的化石燃料使用者。他们的经济已经证明他们能够承受一百美元每桶的油价,因此并不需要引入廉价能源来繁荣经济。因此现在是他们引入碳排放税的好时机。这些国家应该搁置找到享受便宜的石油带来短期利益的幻象,而是现在就行动来集中基础设施投资以进行科技革命。
同时,石油生产国中的发达国家应该储存剩余租金以确保替代资本并保证后产油时代的的生活。最后,最迫切需要能源的发展中石油进口国,要到国际社会中寻求帮助,并认真审视所提供的能源解决方案是否是现代的或者可持续的。
原文链接:
https://www.project-syndicate.org/commentary/right-time-for-climate-action-by-simon-upton-2016-04
编译:Robert 审校:Sylvia